高温散去,立秋降温,对于数以亿计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却意味着新一轮的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眼痒的痛苦循环。近日,关于“过敏性鼻炎难以治好,治疗费较贵,是否成了富贵病”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共鸣。南京仁品耳鼻喉科主任、江苏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刘树森表示,该病虽在发病上“一视同仁”,但其高昂的长期管理成本,的确为不同经济条件的患者带来了差异化的生活体验。
困扰2.5亿人
体质敏感者即可能中招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过度防卫”。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逐年攀升。根据世界过敏组织统计,全球约30%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中国则有2.5亿过敏性鼻炎患者。
从发病机制上看,它是一种“平等”的疾病,任何体质敏感的人接触足够多的过敏原都可能中招。甚至有一种“卫生假说”认为,现代社会过于洁净的环境,可能减少了儿童早期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反而增加了过敏风险。
长期管理成本高
脱敏治疗花费数万元
尽管疾病本身不挑患者,但其治疗和管理的经济负担却并非人人能承担,许多患者感叹其“治疗费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药不能停”的长期投入:该病需长期用药控制,而非一劳永逸。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等基础药物虽部分纳入医保,但新型、进口药物往往需自费。经年累月,是一笔可观的持续支出。
“根治”希望的昂贵门槛:脱敏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疾病进程的对因疗法。但其疗程长达3-5年,总费用高达数万元,且医保覆盖有限,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根治”希望的昂贵门槛:脱敏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疾病进程的对因疗法。但其疗程长达3-5年,总费用高达数万元,且医保覆盖有限,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环境改造”的隐形消费:为避免过敏原,患者可能需投资购买空气净化器、除螨仪、防螨床品、除湿机等设备,这些一次性投入及后续耗材费用,进一步推高了管理成本。
间接的“机会成本”:疾病发作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请假误工,以及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构成了难以量化的间接经济损失。
转变治疗观念
高效管理成为新趋势
面对治疗成本与效果的困境,专家的治疗建议正趋于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司普奇拜单抗正成为临床专家重点推广的解决方案。司普奇拜单抗是国内药企自主研发的一款IL-4R生物制剂,2025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等随即在省内率先引入开展注射,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提供了治疗鼻炎的新方法。

该疗法首次注射2针,两周后再注射1针。从随访情况看,绝大多数患者反映注射后,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对减轻甚至消除眼部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顺利度过了今年春季的花粉季。
尽管该药物目前价格较高且未纳入医保,但其显现出的疗效正改变着传统的治疗性价比计算方式。刘树森教授表示:“对于寻求快速、强效缓解的患者,司普奇拜是目前最有效的选择之一。虽然单次治疗成本较高,但它能迅速控制症状,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从短期来看,它节省了因反复就诊、长期用药和误工所带来的隐形成本,实际上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阶梯治疗(如基础药物和脱敏治疗)仍是重要选项,但司普奇拜为代表的新方案为患者,特别是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新选择。建议患者与医生深入沟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个体化方案。
》》》咨询预约电话:025-85262032